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中欧体育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新闻中心

News

分类>>

中欧ZO泰安市:高质量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构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

2024-04-03 22:35:00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中欧ZO泰安市:高质量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构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近年来,泰安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,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,全域统筹、全要素打造、城乡一体、集聚合力高质量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构建环境和美、产业和富、治理和谐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。截止目前,全市已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195个。

  强化规划引领,“三统筹”聚创建合力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,综合村庄区位、土地利用、产业发展、生态保护等要素,将全市3304个涉农行政村科学划分,统筹项目、资金、人才等向优势区域聚力,形成和美乡村合力。项目统筹。与省市派170个村、33个省市县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、东平县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、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等建设相互融合、相互提升,形成和美乡村创建合力;资金统筹。加大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,集中财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。2023年,全市一般公共农林水支出预算安排48.65亿元,同比增长4.36%;深化“财政+担保+金融”支持乡村振兴模式,财政投入4000万元中欧ZO,引导撬动金融、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10.29亿元;落实财政资金1亿元,统筹用于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和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;申请6.52亿元政府债券、1.9亿国开行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;落实资金2603万元,支持健全农村改厕管护建设等。人才统筹。坚持“借才”“培才”“引才”三措并举,不断厚植和美乡村建设人才优势。“借才”,就是充分借助中国农科院、山农大等本外地高校院所人才资源,借智借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,目前已组建179人的科普专家库团队,成立1.3万人的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,建设了18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。“培才”方面,每年培育爱农业、懂技术的新型乡村人才1000人以上。“引才”方面,实施农村优秀人才“回引计划”,健全完善回乡人才激励奖励政策,吸引一批在外人才通过投资、技术服务、入股等形式返乡创业。

  强化基础建设,“三行动”提居住环境。围绕补短板、强弱项,推动村庄水、电、路、气、通信、物流、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,为和美乡村建设塑形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。累计完成改厕57.8万户,2997个村基本完成生活污水治理,2787个行政村实现“户户通”,建成“美丽庭院”示范户15万余户,完成29个安置区建设任务,搬迁群众全部实现“安居梦”。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完成率达到89.7%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%、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村庄覆盖率达到100%。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。投资26亿元,新改建农村公路 550 公里,实施农村供水保障项目25个,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7.5%;新建4座110千伏变电站,313台及以上10千伏配变;新建 8个县域物流配送中心、乡镇商贸中心,县级快递园区(不含中心城区)基本全覆盖。乡村公共服务提升行动。打造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,乡村中小学教育强校扩优覆盖率达到40%以上。补齐乡村学校午餐饮水、取暖消暑及厕所建设短板;全市70%的乡镇卫生院(社区卫生服务中心)达到省提升标准,中心村卫生室数量达到78家;农村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乡镇覆盖率达到100 %;年送戏下乡演出数量约4000场次,实现行政村全覆盖;开展农村体育器材更新行动,更新达到安全使用寿命的公共体育健身器材;新创设乡村公益性岗位2.75万个。

  强化产业支撑,“一二三”促增收致富。依托优势特色农业资源,加快农业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,为和美乡村建设赋能。加快粮食托管服务。目前已落实肥城市1个示范县、孙伯镇等11个示范镇、朱家颜子村等102个示范村、12家示范服务联合体(联盟)、16处示范区域服务中心、1000个示范服务主体,预计全年托管服务面积可达129万亩。发展优势特色产业。聚焦泰山茶、高端畜牧、高效蔬菜三大特色产业,全力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。前三季度,全市畜牧业产值实现121.3亿元,畜牧业增长7.6%,增幅居全省前列。蔬菜播种面积144万亩,产量436万吨。茶园面积达到5万亩,产值9.8亿元。实施品牌强农,全面打响“泰安农品·泰好吃”区域公用品牌,在北京成功举办“泰好吃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布会暨泰山优品推介会,授权首批20家企业使用“泰好吃”区域公用品牌。大力发展现代食品产业。以“粮头食尾”“农头工尾”为抓手,策划入库现代食品项目74个,总投资143亿元。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,省级3家;聚焦福宽、蒙牛、众客等企业,打造1个百亿级、2个50亿级产业集群;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、市工业领军企业9家、科技创新企业50强2家。做强主导产业、做优产业链条、做实园区保障,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数达到72家,其中国家级2家、省级6家、市级64家。

  强化乡村治理,“三融合”走善治之路。坚持党建引领、“三治融合”,将乡村治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,以治理有效为和美乡村建设铸魂。自治推广“信用+人居环境治理”模式。群众积极参与,对自愿参与环境整治、植绿护绿、创建“美丽庭院”等正面行为,进行信用加分;对乱搭乱建、乱堆乱放、损坏公共设施等负面行为,扣减信用积分,营造“知信、守信、用信”的文明乡风。法治实施“农村技防+雪亮工程”。制定技防村建设攻坚方案,推动农村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,实现农村地区重要道路、重要区域和治安复杂村庄的技防全覆盖。接入“雪亮工程”视频共享平台,强化智能运维,快速发现并处置各类突发情况。德治推进“试点示范+乡风文明”行动。扎实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,2023年,岱岳区、新泰市被省列为构建“农村信用+”体系,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县。新泰市翟镇上榜“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”。《宁阳县东庄镇摒弃丧葬陋习 倡树文明乡风》入选农业农村部“乡风文明”典型案例。(大众日报·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杨全新 战彬 报道)

  (大众日报及所属“大众”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,提供线索,包括文字、照片、短视频,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、短视频,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,热线电话:。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、手机,以便进一步联系。)

href=""

搜索